浙江建设“网上中介超市”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
近年来,浙江省以破除中介垄断为切入点,通过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建立中介服务市场等举措,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着力解决审批中介事项多、时间长、收费高等问题,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为,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7〕74号)文件精神,省审改办、省发改委印发了《“浙江网上中介超市”建设方案》(浙审改办〔2017〕19号),通过“一个原则、二个目标、三个‘码’、四个‘库’”办法,推进“网上中介超市”建设,目前各项工作稳步实施。
一、一个原则——“统分结合、竞争充分、评价有效”原则
“浙江网上中介超市”按照“统分结合、竞争充分、评价有效”原则开展建设,由省级“网上中介超市”平台(简称省平台)和各市、县(市、区)“网上中介超市”平台(简称市县平台)共同组成。省平台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基础支撑,对全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中介机构、信用评价、专家等信息进行归集、更新和公开,对中介机构进行综合信用评价,统筹指导市县平台运行。市县平台重点实现本级或本级所辖地区现有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管理、中介机构管理、项目单位和中介机构双向选择管理和信用评价管理。“浙江网上中介超市”平台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省公共信用平台(信用浙江网)对接,省平台与市县平台纵向联动,实现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信息、中介机构信息以及中介机构信用评价信息的共享。
二、二个目标——“一地备案、全省公开”、 “一地失信、处处受限”
“浙江网上中介超市”重点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一地备案、全省公开”。中介机构在一地备案,通过“浙江网上中介超市”实现中介机构信息公开、共享,以此促进打破中介机构垄断,形成充分竞争市场。二是“一地失信、处处受限”。中介机构在一地失信,通过“浙江网上中介超市”综合信用评价对外公示,以此加强信用评价监管,形成信用奖惩机制。
三、三个“码”——中介服务事项编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投资项目代码
“浙江网上中介超市”要建立纵横贯通网络,重点抓好三个“码”:一是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编码。制订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编码规则,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统一编码,推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标准化,实现省市县中介服务事项名称、时限、收费标准统一。二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通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提取中介机构相关基础信息,并采集此中介机构在不同地区开展业务的业绩、资质、信用等信息,加强对中介机构统一监管。三是企业投资项目代码。对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通过项目代码将中介机构服务信息归集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通过项目代码信息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实施全流程跟踪监督,助推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
四、四个“库——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库、中介机构库、信用评价库、专家库
面向委托人(项目单位)、中介机构、行政服务中心(审改办)、审批部门等用户,建立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库、中介机构库、信用评价库以及专家库四个数据库,提供网站信息服务,开展信用评价,进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管理及后台运行管理等管理服务功能。一是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库。针对目前各市县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杂乱问题,由省平台进行统筹建设、统一定义和管理,根据权力清单进行清理规范、动态调整。二是中介机构库。主要是归集各市县平台中介机构信息基本指标,并做到信息共享和动态调整。三是信用评价库。主要是归集各市县平台中介机构信用评价基本指标,并做到信息共享和动态调整。四是专家库。通过归集省级行业部门评审专家信息实现共享,供市县参考,解决市县中介评审专家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