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关于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04-26

威海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关于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

威海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关于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

 

市政府:

  现将市政务服务中心2015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2016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2015年,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威政发〔2015〕14号)为主线,以深化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全面推行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工作为重点,埋头实干,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中心全年共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74696件,收费9440万元,按期办结率100%,收到锦旗43面,表扬信14封。

    (一)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组织中心领导班子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定印发中心党委《“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和各阶段《学习研讨实施方案》,组织班子成员集中学习了《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汇编》等规定内容,组织收看专题教育片12部,举办理论学习成果交流研讨3次,邀请党校专家举办了践行“三严三实”精神专题讲座。班子成员与党员群众深入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广泛征求企业、办事群众和中心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共计谈心120余人次、征求各类意见建议36条,查摆不严不实问题17条。针对问题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已整改落实到位14条,正在整改过程中3条。中心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水平实现新提升。

    (二)调整进驻事项提升中心办事能力。根据市政府公布保留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组织对进驻中心部门及事项进行了调整,协调督促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等7个部门单位将48个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中心窗口办理。市港航局、公路局等单位对行政审批科整建制进驻中心。组织对中心综合代理窗口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实行综合代理窗口代办和部门季节性自办两种办理方式,制定出台运行管理制度,首批入驻14个部门的48个行政审批事项,经统一培训,并于12月1日起正式对外办公。市政府公布保留的287项行政审批事项,除15项在市公安局车管所大厅、出入境大厅办理外,其余全部进驻中心窗口办理,实现行政审批事项100%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和部门办事大厅的工作目标。

    (三)做好行政审批事项规范管理工作。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过程监督,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书面凭证告知制度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书面凭证等工作机制的落实,按照全省统一标准,组织对现行保留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环节信息进行了重新梳理规范,编制了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在中心窗口和网上办事大厅进行全面公开,并同时对电子审批系统事项信息进行了全面规范和更新,公开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确保网上公开信息与市政府现行事项信息完全一致。做好公共服务热线知识库软件平台信息更新工作,整合12349民生服务热线原有知识库信息84条、20多万字,并按期移交12345公共服务热线管理和使用。

    (四)深入推进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工作。根据市府办专题会议要求,会同监察、建设等部门对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机制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跟踪回访,召开供电、供水、供热等6家公共服务企业分管负责人座谈会,反馈建设企业意见建议,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目标要求。落实联席会议、联合踏勘等配套工作机制,共组织召开联席会议32次,联合踏勘28次。主动为市级重点项目搞好模块化审批服务,指导各区市将重点项目全部纳入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流程办理,印发了《关于继续做好市级重点项目模块化审批工作的通知》,推行联系人制度,搭建项目服务联络平台,为市级重点项目提供高效的审批服务。2015年,市区两级办理模块化审批项目277件,全部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比改革前压缩94.3%以上。

  (五)全面开展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工作。根据《威海市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试行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机制,组织协调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公安和刻章公司进驻各区市、国家级开发区、南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城区个体工商户口设立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有关镇个体工商户设立进驻便民服务中心,按照“一次告知、一口受理、同步审批、信息共享、统一发证”的原则,统一规范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等3类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办事指南,规范设置联办窗口,统一开发建设了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软件,并与国家质监督总局、省工商局、国税局实现了系统对接和数据交换,同步部署到市县镇三级。无前置审批事项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工作在全市全面开展,全年共办理联审联批事项7191件,全部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

    (六)创新建立运行创业服务大厅。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众创业的意见》要求,深入调研论证,协调市人社局、金融办、科技局、中小企业局及与创业服务有关的银行、保险、担保、投资、律师事务所等11个机构的14个管理服务事项进驻中心,在中心三楼设立了由创业综合服务窗口、有关部门办事窗口和中介机构窗口三部分组成的创业服务大厅,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项目推进、科技扶持、融资服务、补贴发放等“一站式”服务,基本满足创业服务需要。创业服务大厅10月份运行以来,共办理创业服务事项209件,发放创业补贴7.2万元、审核贷款5300万元,提供咨询服务2100余人次。

    (七)开发建设网上中介超市。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涉行政审批及相关行政权力中介机构清理整顿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对开发建设网上“中介超市”进行了专题调研论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依托电子审批系统平台建设,开发建设网上中介超市,首批入驻网上中介超市中介服务事项71项、中介机构118家,全面公开中介服务事项所对应行政权力事项及设立依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办理时限、行政主管部门和在线中介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的基本信息、办事指南信息,与电子审批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全部网上公开,企业和群众在申请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可自行查阅中介机构信息,自行选择中介机构。

  (八)进一步完善电子审批系统服务功能。组织完成电子审批系统事项管理平台、事项办理平台、联审联批平台、综合管理平台、个人工作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以及权力公开、自助登记、一单收费等配套软件开发任务,形成了以“五个平台、一个大厅”的网上审批格局,实现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公开、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网上查询、网上监督和网上投诉评价,并同步接受电子监察系统的实时监督。组织完成文登区和荣成、乳山两市一区新电子审批系统、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系统配套软件开发建设与部署应用工作。根据省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开发方案要求和市政府指示,组织完成《威海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威海市推行网上审批深度办理工作实施方案》、《威海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方案》等3个方案的起草工作。

    (九)扎实抓好中心大厅监督管理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和人员管理,及时纠正违规违纪行为,坚持一日4次大厅巡查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培训窗口工作人员350余人次,组织电话回访服务对象2000多人次,发放行风评议票500多张。组织对市直部门办事大厅进行了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类问题26条,促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严格组织考核评比,评选表彰先进窗口26个,部门先进办事大厅10个、先进个人128人次。组织制订《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考核办法》并报市考核办列入2015年全市目标绩效考核。认真抓好窗口文明礼仪培训,组织举办了中心窗口文明服务竞赛活动和全市政务服务系统文明礼仪电视大赛,通过电视台专题宣传,展示了政务服务系统的良好风貌,促进文明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十)启动市县镇三级两级联审联批工作。利用覆盖全市的市县镇三级电子审批平台互联互通优势,深入推进网上审批,探索推行市县、县镇、市县镇三级两级联审联批工作。印发《关于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市县两级联审联批工作的通知》,经反复论证,市级将发改委、经信委等7个部门的22个行政审批事项纳入首批市县两级联审联批,同时指导荣成市将6个部门的20个行政审批事项纳入县镇两级联审联批,进一步方便基层企业和群众办事。

  (十一)积极抓好中心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举办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和“一岗双责”制度,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禁酒令”等工作纪律。组织中心人员参加义务植树、关爱残疾人、为困难群众家庭“送温暖”、“学雷锋志愿服务日”等爱心公益活动13次,参与人员290余人次。组织开展了新春送对联、庆“三八”趣味运动会、“五四”青年节跳绳比赛、保护听力、爱护眼睛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了拉丁舞比赛、太极拳培训等文体活动,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团结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共投入资金9.8万元,为帮扶村购买200吨水泥,整修村内排水管道260米;购置残疾人多功能床3张、轮椅5辆、手杖10支,并联系帮助2名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31户,组织党员干部节日登门走访慰问4次。

    二、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6年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威政发〔2015〕14号)为主线,以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和推行网上审批深度办理为抓手,大力开展“标准化创建年”活动,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体系,促进全市政务服务效能实现新提升。主要抓好“两个重点”、推进“五个创新”:

    两个重点:一是组织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进网上审批深度办理工作。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组织制定《威海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行网上审批深度办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威海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方案》,建立各有关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报市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2016 年,完成基础支撑系统、事项管理系统、权力运行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平台主体工程建设,建成开通网上政务大厅,将行政审批和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大厅,并与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群和市民网等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全面推行网上审批深度办理,完成网上审批深度办理软硬件的开发配置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网上办事比例。二是开展“标准化创建年”活动,建立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建立事项进驻标准化,根据公共服务事项梳理进度,适时制定出台市级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事项目录,将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权力事项和有关公共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管理标准化,市级和各区市中心共同完成首批入驻网上政务大厅事项的标准化梳理工作,录入全市统一的事项库;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标准化,市级中心完成进厅事项办理标准的规范工作;建立市县镇联审联批标准化,完成市区一体化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和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流程再次再造工作,引导部门、单位将更多的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市县两级、县镇两级和市县镇三级联审联批,进一步方便基层企业和群众办事;建立网上审批深度办理标准化,完成对首批实行网上审批深度办理事项的标准化定制工作,确保完成办理深度等级比例目标任务。

  五个创新:一是组织编写《办事攻略》。根据网上审批深度办理需要,引入“政务淘宝”式设计理念,就申请人普遍关心的政务服务事项组织编写办事攻略,以互联网思维和公众性语言组织、展现信息,内容更加详细具体,为申请人提供人性化、智慧化、便捷化的导办信息和办事服务。二是组织开展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根据市政府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前期开展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要求,组织市区两级同步开展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为更好地推行模块化审批奠定基础。三是完善网上中介超市建设应用。完善网上中介超市服务功能,强化与网上政务大厅的一体化建设,在规范现有进驻事项和完善中介机构信息的基础上,面向全国广泛引入中介机构进驻,打破行业垄断,充分发挥超市便民服务功能。四是抓好创业服务大厅规范运行。规范创业服务大厅各窗口,特别是综合服务窗口的运行,适时调整创业服务大厅的事项进驻和窗口设置,同时开发创业服务大厅网上平台,实现创业服务事项的网上公开、申报和办理、查询。五是探索开展“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开展镇级便民服务中心“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打破地域限制,下沉办理权限,实行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区级统建、人员统派、事项统办,实现“一窗式、柜员化”办理,逐步实现全程网办和全城通办。

   

   

   

                                       威海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

                                              2015年1月6日


↑返回顶部